查看原文
其他

彭建平 || 广东广州中学: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十年探索与进阶

彭建平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2-05

导读

广东省广州中学立足学校文化根基,确立“生命激扬生命”的育人理念,创新和变革育人方式,系统建构“生命激扬,卓尔不凡”特色课程和“一体两翼三层五维”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创建生命激扬课堂,探索学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激发师生的潜能,助力师生勇于追求生命的独特价值。

全文共5744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创新和改革育人方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行动,事关新时代普通高中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广州中学(原广州47中学)自2012年开始,在学校育人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到“生命激扬生命”的文化理念确立,从“生命激扬,卓尔不凡”特色课程到激扬生命“一体两翼三层五维”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课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到“云网络环境下生命激扬课堂”的建设。十年的实践探索,助推学校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激扬生命教育的品牌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本文将从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视角,呈现广州中学这十年的教育变革之路。





明晰学校教育价值:尊重个性,让每一个人“生命激扬”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高中教育受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专心应试升学,过度功利,使教育过程成为一个机械化的复杂训练。2012年下半年,广州中学在对校内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参与、质疑、合作和互动;学生、教师、家长为“分”所困,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很难在学习中领略乐此不疲的趣味、豁然顿悟的快意和悠然心会的体验。


如何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广州中学基于“质量不是分数,追求质量不是追求分数,而是追求师生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的质量观,以“关怀生命,建模提质”引领学校的育人方式变革,通过建立课堂教学流程、模式,创新评价,提高了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聚焦育人方式改革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我们系统分析、深入研究了学校如何站在比分数和升学更高的层面上,冲破分数与功利的桎梏,实现从“育分”走向“育人”。我们认为,好的教育要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了解社会,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生命鲜活、生动和丰富的特质;让学生懂得宽容、民主、自由、自信、自强、自尊、善良、正直、责任等精神品质,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在构建自我的过程中,既彰显个性又敬畏规则,既看重自我实现更愿意服务社会,既根植中华又放眼世界,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生命激扬生命”的育人理念。


   “激扬”指向教育的过程和方式,旨在通过发现、激发、张扬生命个体的价值,使主体的活力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从而彰显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造能力,提升生命质量。“激扬生命”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与学习主体的学生以及学生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创造性教育的独特形式和方法。让每一个人“生命激扬”是生命的一种高级状态,是崇尚自主的生命意识的觉醒,是发之于内、行之于外的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愉悦激昂、卓尔不凡的生命个性的张扬。


在校园里,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发展的可能性,都有主动成长的自觉性,都有价值追求的独特性。学生是学习生存知识本领的人,也是学习生活能力、生活态度和生活价值观的人,更是学习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以及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和价值的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生命的需要,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机制为基础,引发和激励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使学生得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自我人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独特的自己,并且在经历中学会善良、学会坚强、学会爱,在实践中懂得平等、懂得尊重、懂得感恩,在成长中获得快乐、获得美好、获得幸福,“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蔡元培)。

 

教育就是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次冲动。教育就是要激扬每一个学生追求自我的独特价值,实现自我完整精神的构建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构建“激扬生命”课程体系: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不同“养料”


学校教育诸多要素中,课程居于核心位置,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成才成长的保障。课程体系构建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领域。广州中学课程体系的建构经历了“国家课程固定化,活动课程多样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系统化”三个阶段的实践探索。


1.“国家课程固定化,活动课程多样化”阶段(2010-2012年)


在这一阶段,学校按照颁布的课时计划和课程设置把国家课程开齐开足,仅在每周三的活动课时间开设了一些主要涉及体育、艺术和科技小创造类的活动课程。全校共开发出近30门课程,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轻松、愉快、丰富、活泼地学习成长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但这个时期的探索是点状的、零碎的,具有明显的学科化倾向。实践中我们开始初步探索跨年级跨班级选课,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课可选。


2.“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阶段(2013-2015年)


这一时期,学校的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国家课程务实落实,校本课程系统设置,特色课程精彩纷呈。国家课程校本化,需要我们在课程实施中更加关注本校实际。一方面,我们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社区等方面的特色与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的再开发与再建构,形成面向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和个别学生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本土课程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更重视校本课程的质量与实施效果,让学生有的选、选得好,实现了校本课程“丰富多样可选择”。


2013年,广州中学在音体美等学科实施选科(模块)走班,在物理、英语等学科实践分层走班的教学形式。分层、选科(模块)上课的形式,对改进课堂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学业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产生了积极作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凡是学生喜欢的学科,凡是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凡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活动,都能令他们乐此不疲,充满学习的快乐。


2014年,学校的“生命激扬,卓尔不凡”特色课程获得广州市教育局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重点立项,为促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奠定了良好基础。特色课程以“培养具有生命自主意识、勇于追求生命独特价值的创新型人才”为总目标,聚焦志趣,贯穿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类、拓展类和专修类课程。特色课程体系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为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新实践能力、学科学术力和自主研究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课程支持。


例如:“张扬个性生命”专修类系列课程中,“思维与学术力”课程通过系列科技讲座,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术能力;“创新实践服务”课程集创新、实践、服务于一体,让学生在“课室节能改造”“创意的风雨走廊”“校园节日我筹划”“广州市垃圾桶分布与分类的调查研究”等课程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领导力与组织”课程着力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组织领导意识、素质和能力,旨在提升学生的个人形象、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高水平项目研究”课程采用“导师+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的联合教学方式,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实施,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学校先后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广州市科技特色项目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称号。


3.“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系统化”阶段(2016-2022年)


为了更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课程,广州中学总结过去实践探索的经验,重新明确课程目标基础。学校站在新时代培养人的高度,根植于立德树人,立足于学校文化和育人目标,建构了激扬生命“一体两翼三层五维”课程体系,使课程的育人目标、内容与要求更加细化,更加具体清晰,更具有操作性。“一体两翼”即以学生课程为主体,以教师发展课程和家长成长课程为两翼;“三层五维”即将学生主体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专修性课程三层,涵盖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民族与世界、健康与艺术、实践与体验五个维度。


在建构课程体系时,学校基于尊重学生差异性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于2017年试行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尽可能去发现和唤醒学生的生命内力,让课程成为学生兴趣发展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学校课程的支持下寻求更多感兴趣、有意义的领域,促进学生通过课程的选择性学习,理性思考并拓展未来的职业方向和专业志向。


学校逐步树立大课程意识,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的热情和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学生既是课程的学习者,也是课程的创造者。2014级学生杨一诺喜欢《西方艺术史》,便向学校申请开设了这门校本课程,开创了广东省高中生开设校本课程的先例。后来学校有许多学生和校友也申请开设校本课程,学校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第三学期课程。


广州中学课程的价值选择,使学校“激扬生命”的理念、培养目标和学校课程之间有了具体联系,给学生提供了彰显自己独特生命价值的更多舞台。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课程,不仅可以评价发现更多的优秀学生,更重要的是让课程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不一样的课程体验,让课程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不同的养料,真正用课程的魅力唤醒生命的内力, 实现生命激扬生命,让每一个生命充满活力和智慧地茁壮成长。





实践“生命激扬”课堂:让每一个生命充满活力和智慧


课堂是学校育人理念得以落地、育人目标得以实现的平台,是学校履行和完成育人任务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课堂教学是学校履行教书育人的本职,更是提高学校办学育人水平的基石。2012年至今,广州中学的“生命激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历了“精准教学,高效课堂”“关怀生命,建模提质”和“智慧课堂,生命激扬”三个阶段,在每一个不同的时间节点都有课堂教学的变革重点。


1.“精准教学,高效课堂”探索阶段


在2010至2013年,正值全国上下风靡“导学案”,“精准教学,高效课堂”成为广州中学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这一阶段,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主,课堂教学成果的指向是如何高效率地提高学习成绩。教师以“教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导学案”为抓手实施精细化教学,突出作业精准化,提高解题正确率,但以练代教、超负荷练习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一阶段的实践提高了高考升学率,可老师们并没有从较好的升学率中体验到教育的乐趣。我们在探索中突出了教师“讲授”的地位,教学只关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2.“关怀生命,建模提质”实践阶段


2013至2015年,学校领导者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价值意义。如何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享受教育的幸福?如何破解“唯分数、唯升学”症结,实现“既见分又见人”的突破,回到学校育人的本质?“关怀生命,建模提质”成为广州中学这一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在探索中,学校把课程目标锁定在核心素养,形成了生命激扬生命“六环一步”课堂教学模型(见图1),促进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教学”走向“学习”,进行“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生命激扬生命“六环一步”课堂不仅关注学生考分的多少和名次的高低,更关注学习过程和师生在课堂上自我实现后的充实、满足和成功感,实践基于情境、问题导向、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课堂教学,致力于激扬师生生命潜能,提高师生的课堂生命质量。“六环一步”课堂教学模型构成一个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感受成长的生命愉悦课堂,使课堂学习始终是一个互动、融合、快乐、生命激扬的幸福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在与学生的交往与互动中彰显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个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图1:“六环一步”课堂教学模型


3.“智慧课堂,生命激扬”成熟阶段


2018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同年,广州中学成为广州市智慧课堂建设示范校和广东省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的示范校。学校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以“智慧课堂,生命激扬”为核心的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带来教学模式的变化。基于大数据和教学行为的精准化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方式经历了从小组“合作学习”到小组“学习共同体”,再到小组“生长共同体”的转变。立足激扬生命的文化理念,智慧课堂以翻转课堂为基本形式,以选课走班、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以云平台和平板电脑为技术支撑,开展基于评价技术和诊断技术共生的精准教学,实现生生及师生间的思维碰撞。


智慧课堂创新“六环一步”的教学方式,立足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节点。课前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实现自主学习资源包推送和学生预习情况反馈,推动教师二次备课;课中以问题驱动触发深度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巩固和丰富课堂生成;课后通过平板电脑上的学习社区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创新中提升核心素养。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精准选择学习资源,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节奏方面提供不同的路线引导。智慧课堂关注多元评价的价值引领,充分发挥结果评价(包括自主学习评价、课中数据评价、课后答疑评价、个性推送评价)的导向作用。


当教师跳出课堂看课堂,把提高质量的眼光不再紧紧盯在临摹别人的教法经验操作上,课堂就充满了活力。当教师对课堂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和眷恋,师生就会有学习成功的快乐,就会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是普通高中的职责本分和使命所在。在新时代,学校理应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超越分数和升学率,用足够多的养分去滋养每一个生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自由呼吸、茁壮成长。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广州中学原校长)




10期文章回顾
 


朱永新丨十年之变: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

刘希娅丨初心如磐,勇探素质教育新路

吕玉刚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年成就与未来布局

王   烽丨以个性化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   奕丨首都教师交流轮岗十年透视与展望

范小梅  张   艳丨优教成都:集团化办学十年理路与成效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10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彭建平 || 广东广州中学: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十年探索与进阶

彭建平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